读创今日荐书 | 为什么多数创新都是“睡美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18:13:00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魏沛娜
创新是如何产生的?
自然创新与文化创新有何不同之处?
我们可以从普遍的创新模式中吸取怎样的经验?
在《唤醒创新睡美人》这本书中,奥地利生物学家、瑞士苏黎世大学教授安德烈亚斯·瓦格纳以草类植物历经2500万年才成为地球优势物种的漫长进化史为切入点,生动类比了人类历史上那些被埋没的突破性发现。从麦哲伦的船队因坏血病遭受重创,到林德的治愈方案被漠视长达400年;从心脏起搏器因技术瓶颈被搁置近20年,再到维米尔的画作在其死后200年才大放异彩……安德烈亚斯·瓦格纳借助跨学科的分析方法指出,创新由打破根深蒂固的认知框架、等待科学普及的成熟时机、借助外部环境与市场势力的催化这三个关键因素共同决定。

《唤醒创新睡美人》
[奥]安德烈亚斯·瓦格纳 著
贾拥民 译
湛庐文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5年3月
安德烈亚斯·瓦格纳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进化中的稳健性和创新。他介绍,“睡美人”是一种创造性产品,刚出现时也许没有明显的优点、价值或实用性,但只要时间足够长,它就能改变生命和生活。这种产品在自然和文化中无处不在。它们将帮助我们理解一个事实,即被忽视的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和被遗忘的维米尔的画作都是创新史的一个普遍模式的一部分,而这个模式可以一直追溯到生命的起源。大自然中的“睡美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创新可能很容易,但创新要取得成功则很难。成功与否是创新者无法控制的。
安德烈亚斯·瓦格纳认为,生物进化中的所有创新都起源于帮助构建和维持细胞与身体的分子。与以基因和蛋白质为基础的自然创新不同,文化创新是由复杂的大脑及其神经回路实现的。文化领域的“睡美人”和自然界的“睡美人”一样多。
“没有一项创新单凭自身的优点就能取得成功。”在书中,安德烈亚斯·瓦格纳通过蚂蚁社会性基因的千年蛰伏、人类语言能力的偶然爆发、青霉素的多次“重生”等案例指出,创新并非依赖个别天才的灵光乍现,而是概率、环境和偶然性的共同产物。
“从大自然在分子层面上的创造到人类发明的技术,本书给出的例子涵盖了40亿年来的创新。无数的创新在属于它们的时代到来之前就出现了,然后静候时机的到来。无论一项创新改变生命和推动变革的潜力有多大,除非找到一个能够接受它的环境,否则它不可能成功。创新需要出现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地点,否则就会失败。”安德烈亚斯·瓦格纳表示,人类的创造过程是数十亿年的创新历史的一个缩影。了解这段深刻的历史也许不会帮助我们取得更大的成功,也许不能改变我们在世界上的位置,但是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这个位置并充分利用它。
相关文章
- 04-12 乌总统签署法令 制裁4名前政府官员
- 04-11 灞桥区黄河锦绣小学:缅怀革命先烈 赓续红色血脉
- 04-11 【田径】苏炳添:每场比赛都有可能是最后一场
- 04-11 第19届旅发大会精彩“点赞”丨良业科技集团董事长刘建军在数字光影中致敬西游经典
- 04-11 延安市人大开展《延安市安塞腰鼓保护传承发展条例》立法调研 助力安塞腰鼓活态传承
- 04-11 陕西实施重点文旅产业补链延链强链行动
- 04-10 华服霓裳青春跃动,人民日报海外版关注云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04-10 河南博物院:“为一座馆赴一座城”
- 04-09 读创今日荐书 | 为什么多数创新都是“睡美人”?
- 04-09 今年“5·19中国旅游日”活动主题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