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莲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培训+零工+帮扶”三管齐下 量身定制打造“微就业”生态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11:30:00    

3月26日,在爱特尔民族手工艺品工作室,蜘蛛山社区居民正在学习刺绣。(全媒体记者牟敏摄)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牟敏)从技能提升到岗位对接,从灵活就业到稳定增收……高新区(新市区)北京路街道蜘蛛山社区创新推出“家门口”就业服务体系,通过“技能培训充电站”“零工驿站”“就业帮扶驿站”三大平台,为居民量身定制就业方案,实现“培训-对接-上岗”全链条服务,打造家门口“微就业”生态圈。

技能培训“充电站”:指尖技艺变身“致富手艺”

“以前想去上班,可离家远了就没办法照顾老人和孩子,全家就靠着老张打零工的收入生活。现在跟着社区手工艺品工作室做刺绣,在家就能把生活费挣出来,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3月27日,居民姚红展示着手中的绣片说。

今年48岁的姚红是蜘蛛山社区的居民,因技能单一、家庭羁绊,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社区了解到姚红有手工特长后,便将其介绍到爱特尔民族手工艺品工作室参加民族刺绣免费培训。仅用两天时间,本就有刺绣基础的姚红便掌握了手工艺品的制作技巧,如今通过每月交付作品获得稳定收入,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

今年年初,蜘蛛山社区推出“家门口培训+居家就业”的模式,与爱特尔民族手工艺品工作室签订居民就业互助协议,由工作室提供岗位、免费技术培训和原材料,居民在家门口接受专业培训并掌握技能后,便可将原材料带回家,成品完成后交回工作室便可换取劳务报酬,实现足不出户增收。

目前,蜘蛛山社区已有15名居民通过这一模式开启了居家就业。

零工驿站“邻工圈”:碎片时间拼出“增收拼图”

居民努尔麦麦提・玉苏普平时在一家物业公司从事保安工作,妻子在家照顾孩子,日常开支都靠他一人的工资,他便想找份零工副业提高收入。

在了解到努尔麦麦提・玉苏普的想法后,社区“邻工之家”根据他的保洁工作经验,推荐他利用业余时间从事送餐、临时清洁工作。

努尔麦麦提・玉苏普说,这多亏了社区的“邻工之家”,现在他每月至少能多挣900块钱。

今年,蜘蛛山社区构建的“15分钟就业服务圈”,服务圈以家门口为原点、15分钟为半径,以便利快捷为标准,实现就业服务“邻”距离。尤其是“邻工之家”的推出,社区整合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可靠的就业渠道。

蜘蛛山社区就业专干宫凤说:“辖区企业和商户普遍存在临时用工需求,但传统招聘方式效率较低,难以实现快速精准匹配,造成部分岗位长期缺人。

与此同时,社区居民灵活就业意愿强烈,‘零工驿站’恰好搭建起供需对接的桥梁。”

目前,该社区已系统梳理并开发了包括临时送餐员、同城配送员、环境保洁员、家政服务员、垃圾清运员等在内的17类灵活就业岗位,有效盘活了社区劳动力资源。

就业帮扶“破冰行动”:精准服务点亮“职业新生”

“我们身在异乡,全靠社区的帮忙,才让我家晓峰重新走上正轨,太感谢你们了……”近日,居民郑晓峰的父亲打来电话,在电话中感谢蜘蛛山社区的工作人员。

原来,老人去年就给社区打过电话,因为儿子辞去上份工作后,一直在家玩电脑,老人怎么劝他也听不进去……

接电话的工作人员陈颖立即向社区“零工驿站”反映了这一情况,工作人员及时制定了工作方案,并上门走访。

交谈中,工作人员发现郑晓峰对电脑操作非常熟练,各种软件都用得得心应手,便顺势向他推荐了社区的一家电子商务公司。这是一家新兴的互联网服务企业,经常需要招聘熟悉电脑操作的年轻人。

在“零工驿站”的帮助下,社区工作人员和该公司人事部门联系,详细介绍了郑晓峰的情况。凭借扎实的电脑操作能力和对网络的独特见解,郑晓峰成功获得了这份工作。几个月后,他不仅完全适应了新环境,还凭借出色的表现,月薪为5000元左右。

蜘蛛山社区党总支书记徐丽子说,社区将持续深耕“微就业”服务模式,引入更多优质企业资源,引进手工加工、家政服务、社区电商等多业态,开发灵活就业岗位,关注每一位居民的就业需求,搭建线上线下就业服务平台,让创收增收在社区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