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展示天然壮美、蓬勃开阔的盛唐气象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6-30 12:17:54
《山水有清音》行旅篇之三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人。唐玄宗时进士。开元初任荣阳主簿,最后官职是洛阳尉。在盛唐有诗名。
诗题点明这首诗是作者在旅途中所作。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面对长江,三面临水。
客路青山下,
行舟绿水前。
从诗意看,诗人前夜泊船在山上,马上又要挂起风帆出发了。首联正是此意。但开头不说停船晚泊,而是用“客路”,与“行舟”对仗,这样写,可以省去对前夜“次北固山下”的交代,既点出北固山是客游旅途所经之地,又概括了人一路在青山绿水间行舟的风景,行旅中处处赏心悦目,心情的愉快和舒畅也不难想见。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北固山附近江面开阔,波平浪静,放眼望去,似乎水与岸平,水天相连。“潮平两岸阔”精确地写出了长江下游江面的壮阔景象;而“风正一帆悬”则写出了一帆高悬顺风而行的快意。
这两句对意象经过精心的提炼,通过工整的对仗,突显了两岸潮平和一帆高挂的垂直关系。诗人在这里略去了江面上所有的来往船只和其他景象,仿佛只有自己的“一帆”在“两岸”开阔的江面上顺风畅行。这就使江天的空阔之感无限拓展。“风正”一语本来指风向与船行的方向完全相同,不偏不斜,说明因为风顺,所以扯起满帆。但“平”与“正”的对仗,则强化了行舟高挂风帆行进在浩荡大江之上的堂堂气派,它所给人的印象不仅是大江的壮阔和船行的顺畅,更令人从中体悟到开朗、正大的气象以及对于前程万里的展望。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高挂的风帆,不仅有顺风推行,而且迎来了初升的朝阳和江上的新春。长江下游近海,所以说朝日是从海里升起的。“生残夜”是因为古代发船一般在凌晨,正是黑夜将尽未尽之时。而“江春入旧年”则是节气的巧合。古代用农历,新年从正月初一开始,立春才算是进入春天。但也偶有立春在正月初一之前的情形,也就是说新年未至,就已经立春了,所以说仿佛是江春闯入了旧的一年。
颔联写风帆高悬、两岸潮平的景象,已经展示出宏阔正大的气象,加上这一联中的朝阳和江春,又为这幅江上行舟图增添了光明灿烂的背景,使全诗更加气象万千。何况“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并不仅仅是实景的描写,其中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海日从残夜中生出,新春来自旧年,给人以光明生于黑暗,新事物从旧事物中诞生的无限启示。而这样的启示并非诗人刻意寄寓,而是在对山水的欣赏中自然体悟的,因而尤其自然而且发人深省。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结尾写诗人行旅中的乡思。久客在外,不知写给亲人的书信何时能够抵达,希望托能够捎信的大雁将自己去的消息带到洛阳边。这两句抒情与诗题开头所说的“客路”相呼应,补充说明了诗人正在从洛阳到江南的旅途之中。
这是一首用五律所写的山水诗。虽写在盛唐初期,但已经展示了盛唐气象的最显著的特征,那就是爽朗乐观、朝气蓬勃、富于展望和哲理的启示。王湾生活的时代五律已经成熟,也有不少诗人用这种诗体来描写山水,但是像这样意境开阔、气象宏大的作品还很少见。当时的宰相张说曾将“海日”一联题于政事堂,令能写诗文的人都以此为楷模,是很有眼光的。
张说是盛唐的大文豪,曾提出盛唐诗歌的理想风貌应当是“天然壮美”。王湾这首诗正是符合他的这一审美理想的。
对于五律山水诗而言,这首诗的出现还有其特殊的意义。律诗发展到初唐,虽然格律逐渐规则,但是富有深广概括力的佳作不多。王湾从海日生于残夜、新春入于旧年的自然现象中领悟出深刻的哲理,超出了一般的五律山水诗仅停留于刻画景物、即景抒情的水平,为近体山水诗指出了艺术提炼和升华的途径。因此可以说,这首诗的出现是五律诗境进入盛唐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