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制造强市的“重庆招式”⑥|中信建投资本凭“一招”股权投资 助力渝企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20:44:00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黄光红
第六招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国家工业设计示范城市和全球设计之都建设,打造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和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完善多式联运集疏运物流综合服务体系和“共享制造+个性定制”新模式,持续优化制造业生态、推动产业链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企业实践
中信建投资本凭“一招”股权投资
助力渝企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黄光红
一季度,公司斩获4.5亿元订单,比去年全年的4倍还多——今年,重庆鹰谷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鹰谷光电”)不但实现了“开门红”,还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鹰谷光电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中信建投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资本)等金融机构功不可没。其背后是这样一个事实:重庆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金融机构同频共振,以“金融活水”为制造业发展赋能。
近5000万元股权投资
拯救6英寸硅基芯片生产线
鹰谷光电是一家专业从事集成电路芯片及产品设计制造、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光电子/毫米波器件设计制造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光纤传感、工业检测、智能交通、物联网及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

鹰谷光电某生产洁净间。企业供图
2022年下半年,其超前谋划建设6英寸硅基芯片生产线,升级迭代生产线,却遇到了资金不足的困难——由于当年已完成3轮融资且背负银行贷款,公司一时之间不知该到哪里去寻找资金。
正当公司负责人为此一筹莫展之时,与鹰谷光电有合作的中信银行重庆分行为公司引荐了中信建投资本。中信建投资本投资团队随即与其对接,并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无法到现场进行充分交流的情况下,通过线上会议、线上访谈等形式快速完成尽调和股权投资立项。因看好鹰谷光电发展潜力,2022年12月底,中信建投资本为该公司投资了近5000万元。
“这笔投资,中信建投资本从尽调到完成放款,仅仅只用了1个半月,动作非常快。”鹰谷光电董事长卜晖说,有了资金,公司顺利建成了新生产线,既解决了产能跟不上订单量的问题,也进一步提升了生产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
在当下自主创新的大趋势中,国内集成电路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做好了准备的鹰谷光电乘势而上,在今年一季度实现了经营业绩的爆发式增长。
“这才刚刚开始。”卜晖满怀信心,“未来几年时间内,我们公司还会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资本+产业”双向赋能
助企业预期营收、利润增长30%-50%
创投兴则产业兴,产业兴则城市强。历史经验证明,新兴产业的崛起离不开创投力量。
深谙此间道理,重庆一方面聚焦“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方面以资本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其中一个着力点,就是推动股权创投基金行业发展,打造西部股权投资基金发展高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和资本链有机融合。
政府之手推动下,重庆股权投资市场重心逐步向现代制造业集中,创投赋能产业升级发展效果明显。2024年12月,重庆市委金融办曾在第二十四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大会上透露,重庆投资活跃度排名前5的行业依次为计算机应用、机械制造、生物技术/医疗健康、半导体及电子设备、汽车产业。一大批相关领域企业,获得了创投资本支持,发展势头良好。
尤其是,借力创投机构投资,重庆培育出赛力斯、阿维塔等一批链主企业,带动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等产业实现集群发展、升级发展。
就拿中信建投资本来说,近年来,其构建“资本+产业”双向赋能机制,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以股权投资方式在重庆直接投资了鹰谷光电、植恩生物、云潼科技等7个项目。这些项目涉及生物医药、功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领域,合计投资金额达到约3亿元。获得投资的相关企业,都实现了较好的发展。
例如,2020年8月,中信建投资本联合另外2家股权投资机构,向植恩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了1.5亿元,支持其建设生产基地和研发新产品。拿到这笔资金后,植恩生物扩大了产能,研发出了多个新药品。目前,公司生产线从2020年的7条增加至13条,已上市重点产品包含奥利司他胶囊等50多种制剂和原料药产品,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奥利司他原料药和制剂供应商。

植恩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进行药品研发。企业供图
“2025年以来,公司整体经营状况稳中向好。我们预计,今年公司营收、利润可实现同比增长30%-50%。”展望今年的经营业绩,植恩生物董事会秘书何闻达信心十足。
强化央地合作,共建区域基金
为重庆制造业企业“输血”
在直接投资重庆企业的同时,中信建投资本也致力于强化央地合作,共建区域基金,为重庆制造业企业“输血”;以资本为纽带,打造资本协同招商新范式,助力重庆招引项目。
2024年11月,中信建投资本联合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等基金、企业,在涪陵区发起设立重庆润信兴涪先进制造产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该基金总规模为20亿元,首期规模为10亿元,主要聚焦先进制造、新材料、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领域进行投资,目前已在涪陵区投资了一家半导体企业。
近年来,中信建投资本还依托其资源,累计推荐30余家企业来重庆考察,并助力率为科技、云潼科技、郑源生科、玻芯成、海格菜生物、拓深科技等多家企业实现总部迁址或产业项目落地重庆。其中,率为科技和玻芯成总部已由外地迁入重庆。
目前,率为科技(重庆)有限责任公司已成为重庆空天信息产业链企业之一,其核心产品是惯性导航的核心器件——光纤陀螺;玻芯成(重庆)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微电子技术研发和推广的新兴企业,主要致力玻璃基板芯片产品、TGV三维封装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这两家企业均在行业内较为知名,并成功入选第二十四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大会发布的“2024重庆未来之星50”企业榜单。
中信建投资本先进制造投资团队负责人刘召龙表述,下一步,中信建投资本将依托中信集团、中信建投证券在提供优质综合金融服务领域的丰富经验,加力支持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如中信建投资本正聚焦重庆优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对接多个项目,拟选择其中发展前景好的项目进行直投。同时,公司正在协助重庆相关方面,与多家公司就将总部迁移或主要生产地落户到重庆的事宜进行沟通协商;还在推进设立总规模达 100亿元的重庆专精特新基金,该基金设立后,将为重庆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注入更多“金融活水”。
专家点评
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唐路元:
重庆发展金融、科技服务、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可以构建起“政策牵引-资本催化-产业升级”的新型生态,实现产融深度协同创新发展。如,设立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打造科技服务业集聚区等举措,实质是通过优化支持性活动(金融服务、技术研发)提升制造业基础活动(生产、营销)的附加值。
从中信建投资本以金融赋能重庆制造业发展的实践来看,其体现了资本杠杆的三重穿透力。一是精准滴灌:直投项目针对企业扩张期现金流缺口精准发力,避免了传统信贷的抵押物依赖;二是生态撬动:通过“以投带引”模式,可形成产业链“磁吸效应”,吸引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入渝,帮助重庆优化区域产业布局;三是风险共担:与政府共建基金,通过风险分层设计,向市场释放政策背书信号,降低社会资本进入风险。
整体上而言,重庆与中信建投资本的实践,验证了金融资本与产业政策乘数效应。前者通过生产性服务业打造制造业升级的“基础设施”,后者以市场化资本运作实现金融资源精准配置和效率提升。这一模式,对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具有参考价值。
原稿点击>>
推动制造强市的“重庆招式”⑥|中信建投资本凭“一招”股权投资 助力渝企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重庆日报
相关文章
- 04-15 探路新赛道,成都“二手市场”现新机
- 04-15 山西汾酒逆势涨19%,这些基金经理刚重仓!摩根基金徐项楠等待“翻身”
- 04-15 2024年预计营收不足1亿元 ST观典或将“披星戴帽”
- 04-15 我乐家居20周年,野心终于藏不住了?
- 04-15 宁远:集群发展 打造新能源赛道的湘南引擎
- 04-15 消博会看龙江|50余家龙江优质企业参展消博会
- 04-15 “细胞工厂”这样高效运转(经济聚焦·未来产业看未来)
- 04-15 注入更多确定性,“中小电商心态挺稳”
- 04-15 新会计准则重构分红逻辑 险企纷纷强调“平滑处理”
- 04-14 日联科技收盘涨3.16% 单日成交额突破1.9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