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莲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三意社入驻市工人文化宫 秦腔戏迷有了“新乐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6:01:00    

 钟楼脚下,激越的秦腔伴着春风拂过古色古香的礼堂屋檐,循声望去,梅花奖演员与戏迷正同台而唱,张张笑脸洋溢着欢乐。4月5日,伴随西安三意社正式入驻西安市工人文化宫(原市委礼堂),已有130年建社演艺史的戏曲“老字号”有了自己的演出、排练“新阵地”。这里,也将成为百年剧社与西安秦腔戏迷每周相约而聚的“新乐土”。

  雕梁画栋,飞檐斗拱。位于南院门的西安市工人文化宫(原市委礼堂)最初名称为“陕西大礼堂”,1953年由著名设计师洪青牵头设计建造。建筑本体为框架结构,占地面积2980.4平方米,是西安市标志性建筑之一,2023年2月被列入第七批“中国二十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图源:百年三意社

  以“平衡使用与保护关系、在尊重文物保护基础上进行修缮提升”为原则,原市委礼堂修缮提升项目于2024年底完成。“焕然新生”的礼堂,自此以西安市工人文化宫的“新姿”,成为市民文化生活“新阵地”。事实上,从2024年底至今,西安市工人文化宫已携手百年三意社,演出了多场惠民主题的秦腔好戏,演出日总是人流如织,戏迷纷至沓来。

西安三意社在西安市文化宫演出 图源:百年三意社

  而今西安三意社正式入驻西安市工人文化宫,与西安市总工会联手打造全国首个工会系统戏曲文化阵地,无疑将使秦腔这一戏曲“活化石”更好地走进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西安市工人文化宫副主任雷淳斐表示,西安市工人文化宫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将不断以实际举措为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光添彩。三意社社长侯红琴则激动地将其称为“百年三意社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三意社入驻西安市工人文化宫,不仅拥有了固定演出剧场,更将在这里进行日常排练,开展艺术创作,打造戏迷活动新阵地……在这里,百年三意社将更好地开展艺术传承,展现艺术成果,为业务发展注入新动能。”她说。

  秦腔是西安的声音,带着西安人的魂魄。伴随三意社正式入驻西安市工人文化宫,由三意社、西安市工人文化宫共同发起,邀请市民群众共同参与的西安市秦腔戏迷俱乐部也正式成立。三意社总经理助理刘戈兵告诉记者,俱乐部成立后,每周末都会在西安市工人文化宫举办公益性质的“名家见面会”“秦腔大讲堂”“戏迷联欢与才艺展示”等活动,并由专业演员为戏迷票友提供帮学指点,为广大职工和戏迷提供文化服务,戏迷可以通过关注三意社公众号内的粉丝群,报名参加活动,“俱乐部不设门槛,敞开大门,让每一位秦腔爱好者都能够在这一平台上闪耀光彩。”

侯红琴(左二)与戏迷一起演唱 图源:尚洪涛 摄

  此举最高兴的莫过于西安城中的秦腔戏迷们。4月5日,当在古色古香的西安市工人文化宫院落里,以《夺锦楼》选段为西安市秦腔戏迷俱乐部的首场活动助阵,资深票友、西安美术学院图书馆馆员寇茜萍的演唱,赢得满堂彩。走下台来,她很是激动,“我觉得秦腔戏迷俱乐部就像一座没有围墙的‘戏曲图书馆’,让秦腔艺术有了被更多心灵‘阅读’的机会。在这里,工人师傅可以和高腔共鸣,青年教师能与板胡对话,退休职工可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我们期待西安市秦腔戏迷俱乐部能够举办更多的活动。”

  正如她所说,在西安市秦腔戏迷俱乐部成立当日,听闻消息的戏迷们从城市四方赶来,他们中有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景区经理、医学院博士,还有退休社区居民。西安曲江天境秦声剧社社长王景良,直接把剧社的演奏团队集体带到了现场,与三意社板胡名家米春胜共同奏响秦腔乐曲。“我们这个自乐班比较大,有六七十人,能在俱乐部活动中得到三意社这样著名大剧社名家的指点,大家都很高兴!”王景良说。

秦腔戏迷马燕妮与三意社社长侯红琴共同演唱 图源:百年三意社

  “一声姨母叫出口,倒叫宣姜我脸含羞……”秦腔戏迷马燕妮没想到,自己的第一次“登台”演唱,就能与三意社社长、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侯红琴同台合作,“真是太幸运了!感谢俱乐部提供这么好的平台——秦腔名家和戏迷群众亲如一家人!”马燕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