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莲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群岛论坛:改变世界很难,不妨先创造“附近”|2025华语地缘影像周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20:19:00    

改变世界很难?不妨从创造“附近”开始。2025华语地缘影像周“群岛论坛”近日在广州市黄埔区青少年宫(海丝城宫)音乐之声展厅举行。在跳海大院主编李行晟的主持下,“自雇自足”品牌创办人、《城市画报》前执行主编刘琼雄,北辰青年副总裁郑博东,跳海酒馆广州主理人欢欢,万科黄埔新城项目总经理喻敏锋,以《在数字洪流中如何重建“附近”?》为议题展开分享和对谈。

如何让社区成为有趣人类的聚集点?如何让不同的人通过“附近”连接在一起?如何把人与人之间的现实连接汇聚成巨大的创造力?嘉宾们用不同的观点和实践,给出了抵抗孤独社会的各自解法。

跳海大院主编李行晟,北辰青年副总裁郑博东,跳海酒馆广州主理人欢欢,“自雇自足”品牌创办人、《城市画报》前执行主编刘琼雄,万科黄埔新城项目总经理喻敏锋(从左到右)

把书店变成客厅,把人变成书

刘琼雄在重建“附近”这个实验上,已经耕耘了15年。从荒岛图书馆开始,到旧物仓、一桌广州、怪书书店、读旧书店,再到如今的数字游民社区,他先后创办过14个实体店,迄今仍存活7个。

每一个实体店,都试图从不同角度融合“附近”。例如怪书书店,刘琼雄用“精神按摩”“心灵远足”“重建附近”“交个朋友”4个关键词来定义它,其中一个重要的目标便是让年轻人在这里自然地交上朋友。因此,这里使用会员制,每个会员都是主人,而书店则像是一个大共享客厅。每个会员带朋友过来,便像是邀请朋友来自家做客一般。三五好友的品茗闲谈也好,一群人的高谈阔论也罢,喜欢自称“社恐”的现代年轻人们就这么有了一个彼此分享生命故事和人生感悟的地方。

人,始终是“附近”的主体。刘琼雄还曾引进过著名的“真人图书”模式——把真人变成“图书”,通过“读者”与“真人图书”的交流和对话,鼓励更多人了解与展示多元、有趣、积极的人生。“真人图书”曾连续五年在全国举办,其中2017年在40多个城市进行“72小时书店”联动,参与人数逾万人。“每个人身上都起码有三五个有趣而积极的标签。”刘琼雄认为,“这个模式迄今还可以不断地复制下去。”

刘琼雄

再小的事情,一个人也做不到

跳海酒馆广州主理人欢欢,最近在酒馆里举办了一场不插电演出。当天她唱了一首自己写的歌,说是要送给那些“把酒馆厕所拉堵的人”。

厕所卫生,的确是每一个开酒馆的人都会遇到的棘手事。譬如,如何劝说男人在解放自己的膀胱之前,先掀起马桶盖?欢欢曾把这个问题抛给当天在跳海酒馆里的所有客人,结果竟然是一桌男人给出了最“激进”的惩罚建议。惩罚当然是不可能的,但这件事因此成了酒馆里的公共议题,也给了所有客人一次印象难忘的“厕所教育”。

今年3月8日,跳海酒吧还出一本《酒馆反性骚扰手册》。欢欢说:“本来这本册子是做给员工的,教他们如何辨认性骚扰,以及如何帮助制止。结果,它变成了很多客人都欢迎的读本。”

这两件事让欢欢认识到:“所有的共同困境都值得被认真探讨和对待,即使只是掀马桶盖这样的小事情。因为只靠自己,你做不到。”

跳海酒馆经常举办不同主题的“聚乐部”,主题都由客人来定,让每个夜晚都变成一种“非正式的公共生活”。还有每年举办的“全明星之夜”,所谓“明星”其实都是曾经帮助过酒馆的人,譬如打酒师、快递小哥、货拉拉师傅……去中心化,是欢欢认为重建“附近”的最重要元素,“所有的事都不是由我们来主导,而是大家真正想做的。”

欢欢

通过互换视角,达到彼此了解

北辰青年副总裁郑博东认为,其品牌的一个重要使命便是打造Z世代的场景式社交体验。他用“匮乏青年”来形容当今的迷茫一代——不知道未来的方向,但渴望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为此,他曾打造过一款爆款级项目——YESGO行动。这是一种素人综艺类沉浸式社交体验营,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六个城市各录取100人,在为期3个月的周末里,人们集体参加一次大型体验活动——或许是一场艺术的创作,或许是一个城市的探索、一次正经的创业甚至一次大型剧本杀。

“YESGO最大的能力就是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迅速建立信任感。”郑博东介绍,参加过这个项目的人,后来很多都成了他们的用户、员工、合作伙伴甚至投资人。

北辰青年还曾试过让不同的人交换视角。譬如有个活动叫“职业调查局”,让100个职业的人来讲自己职业最好玩的事情。还有个很火的活动叫“专业互换体验周”,让校园里的学生们体验其他专业学生的生活。

“互相视角的交换,其实是了解彼此最好的方式。”郑博东说。

郑博东(中)

公共空间的打造,需要“主理人”

在万科黄埔新城项目总经理喻敏锋看来,黄埔新城需要的正是一群关心社区建设的“主理人”。“大多数买房子的时候只看房子是什么样的,但其实更重要的是未来你在这里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在这一点上,一些开发商或许会用我们有很多绿地和公共空间来作答,但更重要的或许是,这些公共空间是否值得让你停留,除了逛一逛,是否还会想让你坐一坐、聊一聊,在社区里是否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搭子,体验快节奏社会稀缺的邻里温情。再更高层次一点,能否大家一起来服务大家。”

喻敏锋介绍,万科黄埔新城目前已经打造了2个社区食堂、规划的约20个口袋公园也已经开放了至少10个;3A景区融德里引进了大量的休闲业态,如小酒馆、小剧场、小茶室、咖啡吧、桌球室等,未来还会有体育馆等公共设施空间落地。同时,黄埔新城近年来已举办了近千场大大小小不同形式的社群活动,将街坊邻里从各自分隔的居所吸引出来,让人们走向彼此感受彼此,构建一种新型的更有温情、更真切可感的“附近”,而不是一种擦肩而过却面目模糊、近在眼前却又远在天边的关系。

对于社区建设的话题,欢欢举了几个例子,跳海酒馆曾在所属社区,用喝空的酒桶种菜,并且做了一本“浇水日记”。社区里的任何人看到酒桶里的土干了,都可以来浇水,并且在“浇水日记”里写下浇水的日期、自己的名字、菜的长势如何……他们还卖过落叶——发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区的跳海酒馆寄当地的叶子过来,叶子上写着当地的年轻人们任何想说的话。这个活动后来还激发了一个名为“跳海小邮局”的实验,人们可以在任何城市的跳海酒馆里写信给另外一个城市的酒馆,传递情趣和情感。广州跳海酒馆的客人们还一起“救”过一条名叫来福的老年流浪狗。当时,酒馆的工作人员把来福身上的手术伤疤作为灵感,做了冰箱贴,贴纸,t恤,结果一晚上就筹足了来福的医药费。

“一个人最宝贵的社区经历之一,就是有机会敞开心扉、表露脆弱。因为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保守秘密,很少有地方可以真正分享内心感受、讨论个人挑战,同时感受到支持和接纳。”欢欢说,“对现代年轻人来说,改变世界或许是很难的事情,所以我们不妨先创造‘附近’”。

文|记者 李丽图|记者 钟振彬 林添杰 石佳 钟沂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