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中国科技创新硬实力搭建全球交流合作大平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16:26:00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以“金融+服务+平台”的三元融合体系为轴心,促使创新要素供需无缝衔接,旨在构建生机盎然、协同高效的创新生态。
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主题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北京成功落幕。在为期5天的会期里,百余场高端活动密集举办,千余名全球顶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议科技前沿、共享创新理念、共促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全球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新启示。

自2007年创办以来,中关村论坛已走过18年,汇集全球科学、技术、商业领域最杰出的人才,总计开展平行论坛和配套活动上千场,累计吸引数十万名嘉宾和观众参与。中关村论坛品牌影响力随之不断提升,不仅是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也成为讲好“中国科技故事”的重要窗口。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这是一场走在世界科技前沿的盛会。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围绕AI大模型、具身智能、量子科技、生物医药、6G、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举办多场专业论坛和重大成果发布活动,深入探讨前沿科技和产业发展趋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首次在论坛发布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科技部重磅发布《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4》;19项重大成果集中亮相论坛年会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展现了中国在前沿科技引领、开源开放合作、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的成效;北京市脑机接口最新创新成果及北京怀柔科学中心8项重大突破性成果集中发布;“天工”“长安链”“RISC-V处理器核”等北京重大开源成果首次对外展示……本届论坛年会发布的一系列重大科学进展和科技成果,展现了中国科技创新的硬实力,向世界讲述了“中国科技故事”,以突破性技术为全球科创事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2025年,以人工智能为主要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发展,让大众对未来充满渴望,而中关村论坛则是前瞻未来的重要窗口。“没走两步,就遇上一个机器人。”这不是科幻片,而是论坛年会现场的真实写照。能跑会跳,甚至会作揖拜年的机器狗;通过与AI合作对照片进行解析,在现场就画出人物肖像的机械臂;在论坛年会上首次对外亮相的进阶版“天工2.0”机器人,具备工业级上肢负载能力,双臂承载16公斤的末端稳态负重,动态作业精度达到毫米级;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Galbot,凭借具身大模型、端到端导航等技术,实现了从补货到取货的全链条无人化运营、24小时无人值守运营,还提升了库存管理精准度和供应链效率……本届论坛年会期间,共有10余家企业的130多台机器人在迎宾、交流、主持、表演、服务五大类核心场景中,展示具身智能技术的商业化潜力。这一切让参会者真切地感受到,未来已来,就在你我身边。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方向,具身智能被认为是开启通用人工智能新时代的钥匙,开启了以大模型为核心的计算智能与物理智能融合发展的新征程。2025年,“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促进‘人工智能+消费’”,加速推动包括机器人等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与应用推广,“开辟高成长性消费新赛道”。《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北京将利用3年时间,力争突破百余项关键技术,推动万台具身机器人规模落地,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
本届论坛年会发布了包含多模态具身感知、具身自主学习、具身大模型、具身世界模型构建等“具身智能十五大重点方向”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具身智能白皮书》,为具身智能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年会人工智能主题日专场论坛——第二届“中国具身智能大会”上,行业头部企业展示了最新的具身智能技术成果,包括具备环境感知与情感交互能力的脑机接口算法技术、高精度水上水下运动捕捉的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学平台、可交流对话且动作灵活的人形机器人、可自主重构形态的模块化四足机器人、搭载工业级AI大模型的柔性协作机械臂等,展现了具身智能的无限可能。
搭建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平台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还是一场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盛会。论坛年会突出开放合作,既有政府间科技合作对话,又广泛邀请国际科技组织及全球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等参与,链接全球创新智慧、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据不完全统计,本届论坛年会吸引了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名嘉宾参会。30余家国际组织与境外机构主办、承办18场平行论坛;前沿大赛吸引美国、英国、瑞士等74个国家和地区的1298个境外项目报名参赛;技术交易板块34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成果首发、首秀……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中关村论坛年会展现出坚定的开放合作姿态。
“中关村论坛是创新协作的全球枢纽。”国际科技园区与创新区域协会首席执行官艾巴·伦德表示,本届论坛设置60场平行会议的技术研讨密度令人震撼,这种多层级、跨领域的知识共享机制精准契合协同创新的时代需求。“这个论坛本身就是合作的一个表现,很多学者、企业家、政策制定者齐聚一堂,我们共同解决面临的问题,这就是科学的意义所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态与地球科学司司长安东尼奥·阿布雷乌说。“将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非常了不起,来自中国各领域的参会者均对论坛充满兴趣,中国在这方面是世界的榜样。”法国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杰哈·阿尔贝特·穆鲁认为,只有通过全球合作,依靠大型团队、大规模设施和大数据,人类才能形成创新的协同效应以应对当今世界面临的多种挑战。
本届论坛年会通过技术交易大会、前沿科技大赛、重大科技成果发布等活动,搭建政产学研用金合作平台,促进重大科技成果对接和产业化,加速科技成果共享。在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开幕式上,100项新技术新产品、100项国际技术交易创新项目面向全球推介发布,诚邀各界技术交易合作。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智能服务平台——“转果果”上线,11组重点合作项目现场签约。论坛年会期间,14家中外园区“牵手”,进一步加强中关村与世界产业科技创新资源的互融互促;前沿科技大赛国际化项目达到1298个,占比超40%,覆盖美国、英国、瑞士等国家和地区;17位京内外区(市)级领导组成洽商“天团”,活跃在“区长会客厅”,与70余个国内外项目展开深度对接。
依托中关村论坛孵化成立的中关村全球高端智库联盟如今已发展成为16个国家95家联盟理事单位的民间多边交流合作平台。在2025全球科技创新高端智库论坛上,40项2024年中关村全球高端智库联盟的杰出成果璀璨亮相。本次发布的智库成果涵盖未来产业、绿色转型、人工智能治理、数字经济等关键领域,既包括“中关村指数2024”等聚焦北京发展的成果,也涵盖《国家高端智库系列皮书》《金砖国家科技创新发展与合作研究报告(2023)》等具有全球视野的成果,全方位为科技治理和产业变革注入新动力。
“金融+服务+平台”助力科技创新生态构建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以“金融+服务+平台”的三元融合体系为轴心,促使创新要素供需无缝衔接,旨在构建生机盎然、协同高效的创新生态。
在论坛年会“硬科技投资与发展”平行论坛上,规模达100亿元的“中关村战新基金”正式对外发布。在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中关村发展集团联合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等多家意向单位,共同筹划发起设立“中关村战新基金”。该基金将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壮大耐心资本,为一批优质硬科技企业加速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论坛现场,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发布《2025年中关村TOP20硬科技投资机构》榜单,旨在展示中关村科技投资生态、树立硬科技投资标杆、激发创新动能,鼓励“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耐心资本。
“投资北京、赢得未来”,2025年“投资北京”大会鲜明的主题引来国内外投资贸易机构、国际商协会高层代表,世界500强、产业龙头企业、投资机构高层代表等600余人参会。大会签约30个重点产业项目,签约总额达615.4亿元,涵盖生物医药、金融、科技服务、智能制造与装备、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等多个产业领域。大会发布招商合作项目共215个,招商总额954.5亿元。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科技服务3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和人工智能、智能装备等7大千亿级产业集群,集中发布一批招商合作项目,向全球投资者发出邀约,吸引世界各地的企业来京投资兴业,共享发展红利。
为推动中小企业的投融资繁荣,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特别设立了“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交流会”。会上发布了来自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众多行业领军企业的50余项创新需求,这些需求覆盖了绿色计算、智能制造、轨道交通等多个前沿领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融入产业生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宝贵机遇。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明确金融“五篇大文章”重点领域和主要着力点,强调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向金融“五篇大文章”重点领域投资布局力度。北京国声丝路国际投资控股集团深入贯彻落实意见精神,积极推进金融服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切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集团聚焦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全力打造“智投中国”开放创新的战略对接平台、投融资合作的交流平台和金融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枢纽平台,支持和培育具有关键核心技术的自贸试验区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壮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超前布局未来产业,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探索机制。“智投中国”创新赋能平台将重点为北京、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科技要素密集地区做好科技金融服务,围绕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需要,提高对区域内科技型企业、重点科技项目、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和集群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今年以来,国声智库在推进“智库观中国创新发展工程”建设中,在“智库观财经”的基础上,推出“财经桥”品牌,在智库界建设“财经桥上市公司服务平台”。目前,已经获得了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软件著作权“丝路国际投资合作支撑平台”“丝路国际产业创新联合体平台”“丝路国际人才交流港平台”等13项登记证书。参与支持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上市公司分会建设,举办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上市公司分会工作座谈会,为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智慧科学决策咨询服务,更好地促进上市公司商业文化创新与发展,为推动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智慧力量。
来源:智库界
相关文章
- 04-14 越南翻译家吴彩琼——一生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
- 04-14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7.2110 调贬23个基点
- 04-14 雄安白洋淀发现中国新记录种——五月四节蜉
- 04-14 山东省8个品牌入围首批中国消费名品
- 04-14 独家V观丨你好 越南
- 04-14 宁德时代在潍坊成立新能源科技公司,注册资本500万
- 04-14 中外品牌云集 消博会展现市场开放新风采
- 04-14 “未来太空车”不到40克 福州中学生作品科技感满满
- 04-14 习近平在越南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志同道合携手前行 继往开来续写新篇
- 04-14 场景牵引轻工业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