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一主一特”,永州市吉他及其它乐器产业联盟成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16:07:00
3月30日,永州市吉他及其它乐器产业联盟在东安县正式成立。近年来,东安县持续深耕“一主一特”现代化产业体系,引进了30余家乐器(吉他)及配套企业入驻。永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厚,东安县委书记、二级巡视员唐何,中国乐器协会专职副理事长陈晋武,永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唐俊,联盟理事长唐智明等为联盟揭牌。

“产业联盟的成立,既是顺势而为的必然选择,更是乘势而上的主动突围。”唐何表示,企业单打独斗,成本高,争不过市场波动;技术散,打不破创新瓶颈;品牌弱,走不出低价泥潭。企业抱团聚力,变“单兵巷战”为“集团作战”,才能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润共创,让小微有靠山,龙头有延伸,产业有未来。

东安与吉他产业的缘分,始于一根琴弦的振动,兴于一群匠人的坚守。
2016年,在外从事吉他制造的唐智明和妻子罗琴英从广东回到东安,建立东安首家吉他制造企业。“吉他生产基地只要供应链稳定,不会太受环境的影响,所以地方服务是我们选址过程中能得到的最直观感受。”罗琴英说,丈夫是东安本地人,很有家乡情结。加上办企初期,东安当地为他们提供了很大支持,帮助其解决了办公楼、宿舍楼等问题。即使刚开始园区还是一片荒芜,但正因为感受了好的营商环境,他们能够安心在这里发展,且有信心干出一番事业。

选材、切割、打磨、组装、上漆、抛光……从一块原木,到一把精致的吉他,需要经过200多道工序,平均制造时间为25—30天。这样的中高端吉他,湖南歌诺雅乐器制造有限公司每年要生产约5万把,其中95%以上销往海外,成为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吉他产业园产品“出海”的一张靓丽名片。
从一家吉他企业,到一个产业聚集区,在歌诺雅乐器公司的带动下,30余家吉他及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东安,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地处湘南的东安县,近年来抢抓产业转移发展机遇,积极承接粤港澳地区产业转移。
喷漆、组装、上弦、调音……走进湖南东安县吉他产业园的吉他制作车间,工人们正忙着生产各类吉他。

“通过智能化升级后,生产效率提高了60%。”东安楚门乐器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康卫平介绍,2023年落户东安经开区,主要生产高端民谣吉他。
经过两年发展,楚门乐器已成东安县吉他产业园领军企业,企业订单量逐年攀升,两条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满负荷运行,月产能达到5000把高端民谣吉他,产品70%主要销往国内市场,其它销往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外市场。
康卫平表示,以前运吉他上高速要40分钟,现在永新高速通车后,从东安吉他产业园上高速,仅需5分钟,不仅缩短了运输时间,物流成本也进一步降低,“预计今年节约成本约10万元。”

东安吉他实现了规模“从小到大”、品牌“从无到有”、链条“从短到长”,成为湖南省唯一的吉他特色产业园。当前,我们正积极探索“吉他+”发展模式,以吉他制造、吉他文化、吉他旅游“三位一体”为发展思路,以建园区、育龙头、创名牌、增效益为重点,推动吉他产业多维度发展。
东安吉他产业园位于东安经开区,总投资约5.2亿元,年生产吉他20余万把,年产值达3.2亿元,产品远销美国、西班牙、英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

“当前,我们正积极探索‘吉他+’发展模式,以吉他制造、吉他文化、吉他旅游‘三位一体’为发展思路,以建园区、育龙头、创名牌、增效益为重点,推动吉他产业多维度发展。”唐何表示未来,东安县将根据吉他制造产业特点,坚持吉他中高端市场定位,以品牌建设为核心,以重点企业为龙头,以产业链建设为依托,推动吉他工业、吉他文化、吉他旅游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力争用五年时间创建并全力打造“东安吉他”品牌,将东安吉他制造产业园打造成全国中高端吉他制造第三大集聚地。
潇湘晨报记者陈张书
相关文章
- 04-01 《北京城市副中心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细则》(修订版)正式发布!
- 04-01 铜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亨通能源铜基新材料项目开工
- 04-01 投资2亿元,占地40亩!福泉一项目开工
- 03-31 打造产城融合创新社区,“科艺融合·元力共生”计划起航
- 03-31 深耕“一主一特”,永州市吉他及其它乐器产业联盟成立
- 03-31 把“小木瓜”做成“大产业”——记白河县第十九届人大代表雷银礼
- 03-31 产业转移“战长沙”,原因是…… | 山水洲城记
- 03-31 壮大产业集群 筑起发展优势
- 03-21 祝你们的生活像花儿一样美——习近平总书记在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考察回访记
- 03-20 习近平: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奋发进取真抓实干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云南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