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8年换三次首府 ?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8-17 08:10:01
说起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相信大家都知道是呼和浩特市。呼和浩特位于自治区的中部,由于自治区的跨度太大,对于东段和西段的人们来说,前往呼和浩特是比较遥远的。其实在历史的长河中,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前后更换了三个城市。直到50年代中期才稳定了下来,那么,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为何在8年里反复变化首府呢?
一、内蒙古地区曾经长期没有行政管理制度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原王朝与北方的游牧政权一直处于对抗的状态。在中原王朝强大的时候,会屡屡进行大规模的北伐,并且控制内蒙古的部分地区。但是在中原王朝衰败之后,北方的草原政权会卷土重来,再次占领北方的大片地区。这个问题从秦汉一直延续到了明朝,例如秦汉时期的匈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鲜卑、隋唐时期的突厥、两宋时期的辽金等等。这个问题始终都没有解决,清朝入关之后,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和清朝的实际情况有关,清朝本身就是北方渔猎民族建立的政权。在与明朝的对抗中,清朝不断拉拢蒙古各个部落。到了清朝入关的时候,已经基本控制了蒙古各部(准噶尔部除外),自然就包括内蒙古地区。清朝高层与蒙古贵族长期联姻,蒙古高层与清朝高层的关系非常好,自然不存在对抗的问题。
但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出现了,清朝的行政管理手段很落后。在内陆地区,清朝沿用了明朝的行省制度,而且进一步的完善,例如江苏与安徽分家等等。但是在东北、内蒙古、西北等地,清朝并没有采用行省制度,而是简单的称为地方。在这些地区只有军事将领,没有巡抚、知府等行政官员,因此,清朝对各地区的控制力非常差。在清朝的中前期,虽然存在各种问题,但还没有出现危机。但是在清朝被迫开放自己的国门之后,清朝的局势已经十分紧张,北方的沙俄帝国窥视清朝的北方地区。在这样危机的情况下,清朝将东北和新疆都建立了行省制度,出现了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份。至于内蒙古、青海等地仍然没有省份,管理模式非常的松散。
二、内蒙古地区被新建立的几个省平分
在清朝灭亡之后,很快就出现了军阀混战的复杂局面。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不可能出现新的省份,各路军阀都没有这个精力。在北伐战争结束之后,1928年,为了巩固北方地区,国家在北方地区陆续建立了绥远省、察哈尔省、热河省和宁夏省。当时,这4个省份被称为塞外4省,每个省份都管理了内蒙古的部分地区。其实,黑龙江和吉林两个省也管理了内蒙古的部分地区。因此,内蒙古地区被这6个省份平分。这样的情况持续了20多年的时间,在抗战时期,察哈尔、热河等地被日本军队占领。在草原上,各种类型的游击队利用有利地形与日本军队,展开了长期的周旋。顺便讲一下,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成立时间最早的自治区,早在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就已经成立了。
不过,最初期的内蒙古自治区管辖区不大,只有今天的内蒙古东部,首府在王爷庙,也就是乌兰浩特市,这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首府。随着全国局势的发展,战争已经基本结束,内蒙古自治区的管辖区开始不断向西扩大。乌兰浩特的地理位置不好,不利于对整个自治区的管理,而且经济实力有限。因此到了1949年,全国稳定之后,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迁往了张家口。这是最尴尬的一段时期,张家口市是察哈尔省的省会,同时兼任了内蒙古自治区的临时首府。这也是没有办法的问题,因为在那个时候,没有合适的城市做首府。1952年,察哈尔省被撤销,张家口等地被划入了河北省。当时,内蒙古自治区的临时首府继续留在张家口。自己的首府在兄弟省份的境内,这样的情况并不少个例。在江苏和安徽分家的时候,安徽巡抚衙门的官员曾经留在南京长达好几十年。
三、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最终选择了呼和浩特
从1949年到1954年,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在张家口待了5年时间。到了1954年,随着全国形势的彻底稳定,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区域划分。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绥远省、宁夏省等几个省份被撤销。这些省份的大部分辖区都并入了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的管辖区进一步扩大。在这个时候,首府继续留在张家口非常不合适,不利于对内蒙古西部的管理。1954年,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从张家口迁移到了自治区中部的归绥。归绥原本是绥远省的省会,绥远省被撤销之后,成为了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随后,归绥改名为呼和浩特,并且沿用至今。从乌兰浩特到张家口再到呼和浩特,在短短8年的时间里,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迁移了3个地方。最终稳定在呼和浩特,目前,呼和浩特已经成为自治区的第二大城市,而且也是北方的大城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