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莲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中关村论坛年会“机器人服务小分队”的台前幕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17:08:00    

新华社北京3月31日电(记者李依伦)每届中关村论坛年会上都有很多有趣的科技元素。在今年的年会现场,多款人形机器人在展厅内或变身咖啡师、或与观众下象棋、或演奏乐器。

北京清飞科技有限公司的“妮娅”仿生人形机器人通过情绪识别算法与观众对话;北京加速进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加速进化”)的“加速 T1”不仅是开幕式舞蹈演员,还是常设展足球赛运动员;乐聚通研(北京)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聚通研”)的人形机器人“夸父”承担着迎宾工作,为公众解答疑问、提供讲解和指引服务等。

3月27日,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咨询台“迎宾”的机器人“妮娅”向与会嘉宾招手。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中关村政府采购促进中心主任葛志杰介绍,年会组织了机器人科技办会“服务小分队”,围绕会议服务全流程,策划了迎宾、交流、主持、表演、服务等5类应用场景,组织了来自全国的上百台智能机器人为参会嘉宾提供服务,营造了机器人无处不在的科技氛围,多款人形机器人成为参会嘉宾争相合影的对象。

让身高1.7米、体重55公斤的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夸父”完成表演,难度有多大?乐聚通研总经理柯真东说,机器人既要刚柔并济地转身推掌,又要做到单脚站立等复杂全身舞蹈动作,一方面要有来自算法侧的支持,另一方面对机器人本体性能、批量化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也提出了挑战。

3月27日,人形机器人“夸父”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机器人秀环节中表演。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它执行舞蹈动作的过程,可以类比人类演员举着哑铃跳舞。”柯真东说,“夸父”的手臂具备实际作业能力,负载可达5公斤,自重超过10公斤。得益于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此前提出的控制框架CDM-MPC(基于质心动力学模型的模型预测控制),机器人能够实现各部位的运动紧密配合。“夸父”团队历经百余次训练和测试迭代,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动作训练,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科技秀。

3月26日,工作人员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调试夸父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乐聚通研的工作人员吴嘉阳参与了机器人群控的调度工作,此次活动中的团队凝聚力令他感触颇深。“在前期准备的测试过程中,许多问题需要根据现场情况调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团队成员马上着手修复,一个早上或者一个下午就可以解决。经过本次演出活动,我们团队的协作性和凝聚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他说。

加速进化的CEO程昊介绍,他们在2024年推出的人形机器人“加速 T1”在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承担起四大任务:在开幕式科技秀上,8台“加速 T1”机器人整齐列队,通过大角度斜坡登上主讲台,展示机械舞、集体俯卧撑等高难度动作,将科技与艺术巧妙融合,为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在展馆内,它持续开展足球赛、特技表演。在迎宾环节中,它通过语音交互,为各国嘉宾提供智能引导服务。它还在已召开的“未来人工智能先锋论坛”上,化身主持人,一同发布 “人工智能创新街区”。

3月27日,与会嘉宾与一款加速T1机器人握手。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程昊提到,针对机器人数量需求大的困难,团队优先向论坛交付了十几台机器人;围绕开幕式舞蹈技术难题,团队组织大量研发人员组成专项小组,争分夺秒开发舞蹈动作,紧密对接导演组需求,及时做出调整,最终零失误完成了各项任务。“我们感觉这一波热度是有史以来最强的一波,但跟后面大的机会比,现在只是个小小的机会”,他笑着说。

3月27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的中关村展示中心常设展内,参观者在观看一款名为“加速T1”的机器人踢足球。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科技办会不仅体现在开幕式上,还体现在论坛的各个角落。“‘小关咖啡’店铺,由机器人担任咖啡师和售卖员,2天为400余位嘉宾提供了个性化饮品服务。”葛志杰介绍,“在入口咨询台放置的‘妮娅’实现了丰富的类人微表情、与语音同步的唇部动作及更真实的交互行为,能够根据声音来源方向自动转向嘉宾,接入智谱大模型,日均生成互动内容2000余条。”

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一款名为“小关”的人形机器人向与会嘉宾招手(3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我想将来有一天大家都会看到,人形机器人像汽车一样走进千家万户,提供家庭陪伴、医护康养等服务。”葛志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