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莲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我家乡的“天府地标”——宜宾翠屏区李庄镇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4 09:55:55    

宜宾翠屏区是一坛尘封4000多年的老酒,是一口清脆鲜香的滋味,是一片早春发出的龙芽……


宜宾翠屏,地处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交汇处,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中国白酒之都”、“一曼故里”等美誉,坐拥中国早茶之乡、中国芽菜之乡等多项荣誉。


“宜宾尝一口,成都闻到香。”这个对宜宾芽菜的描述,其实一点也不夸张——必胜客的披萨、日本的寿司、海底捞火锅……都有宜宾芽菜。今天,我们就寻着酒香、咸香,去感受宜宾翠屏这座千年古城的别样韵“味”。


NO.1

宜宾芽菜


宜宾芽菜亦名“叙府芽菜”,始于清乾隆年间,属于四川四大名腌菜之一。


宜宾市翠屏区是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交汇处,河谷、平坝、浅丘地形地貌和空气中含有丰富的适合腌制发酵的微生物,在芽菜的腌制发酵过程中产生了独特的“宜宾”风味。再加以宜宾特有的二平桩青菜为原料,赋予芽菜脆、嫩口感。



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品种资源和自然资源成就了宜宾芽菜“香、脆、甜、嫩、味美可口”等特点,并富含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脂肪等多种营养成分。


宜宾芽菜的制作技艺属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4年,宜宾芽菜正式获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20年成功入选首批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2021年,宜宾芽菜年产量达20万吨,年产值近10.36亿元。


NO.2

宜宾大头菜


“一段芜菁浑著角,叶间犹有几花黄。”“自锄芥菜甲,小摘为情亲。”


宜宾大头菜的种植历史悠久。清同治年间,乡农以芥菜去叶留根,佐以红糖、食盐及多种天然香料,巧制入坛腌储。色泽诱人,咸甜适度,嫩脆爽口,香鲜尤绝。1913年,废叙府改称宜宾后,为避免与其它地方大头菜混淆,正式定名为宜宾大头菜。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宜宾大头菜就是久负盛名的的土特产,远销昆明及成渝。新中国成立后,众多生产企业应运而生,并将工艺加以改进。如今,宜宾大头菜更具“麻、辣、鲜、香、脆”的特点,深受群众的喜爱,成为百姓餐桌上的“常客”。


2017年,宜宾大头菜正式获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前,宜宾大头菜基地已达1万余亩,年加工成品大头菜6000吨,通过加工生产各类大头菜成品7.4万吨,综合产值约6.4千万元。


NO.3

李庄白酒


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地处长江河谷阶地,由于长期受宽阔江面和河谷风影响,四季气候均匀,且大气扩散条件好,春季回春早、夏季湿润高、秋季多绵雨、冬季霜雪少。独特的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孕育了李庄独特的微生物菌群,形成了优越的酿酒环境。



李庄白酒以本地优质高粱为主料,以独特的纯古法酿制工艺,酿造出独有的清澈透明、清香纯正、糟香舒适、醇厚甘甜、回味悠长”的清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