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莲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官吏是什么意思(我国古代的官和吏到底有什么区别?)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07 09:23:04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通常会将官吏并称,用官吏来代指一切大小官员。其实在古代,官和吏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第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身份上的区别。官是有正式编制的,是朝廷和皇帝亲自委任的官员,享受着体制内对应等级的各种福利待遇,所以我们也会经常听到这样一个词--朝廷命官。而吏相当于合同工了,属于官员临时招募或者雇佣性质的,而非朝廷和皇上委任的。


第二个区别是品级上的区别。官有品级,我国古代分为九品十八级,也即每一品中有正副职。也就是说哪怕他是最小的从九品也是官。而吏也无品无级,属于最底层为官员打工干活的那一群人。


第三个区别是服务对象的区别。官管理一方民事百姓,对朝廷负责,对皇帝负责,要接受吏部的考核和百姓的监督。而吏的服务对象是招募他的官,也服务于他的官,无需对朝廷负责。


第四个区别是职务晋升上的区别。官一般而言需要接受朝廷的三年一考核,根据考核成绩决定是提拔重用还是原地不动,或者是降级使用。一般来说,没有大的错误,中规中矩小有成绩都会稳步得到提拔。而吏则没有清晰的职场晋升通道,完全看他所服务的官的脸色,服务好了也许会有晋升的机会,谋求和一官半职。


第五个区别是地域的区别。官虽说是称其为父母官,但却不一定是任职的当地人。一般而言为了避嫌,朝廷委任官员会避开这种情况到异地任职。而且三年一考核,官员的调动还是很频繁的。而吏则不然,一般都是属地化用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人情世故,便于协助官员解决和处理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