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保护指什么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11 22:25:24
耕地保护是指 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和措施,对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的保护。这一定义体现了耕地保护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全局性战略地位。
具体而言,耕地保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法律手段: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实施耕地保护行为。
行政手段:
通过制定政策、规划和监管措施,政府严格控制将耕地转为非耕地,并确保耕地用于农业生产。
经济手段:
通过财政补贴、税收调节、价格机制等手段,激励农民保护耕地,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技术手段:
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耕地的产出效益和可持续性,如保护性耕作、精准农业等。
耕地保护的主要目的是确保足够的农田面积用于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维护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从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
- 04-18 农业农村部:一季度粮油生产开局稳、“菜篮子”供给足
- 04-18 2025年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如何?这场发布会信息量很大→
- 04-16 通知公告 | 第二批“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名单公布,我区两处非遗就业工坊入选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名单
- 04-14 全国万名乡村职业经理人培养计划·湖南(第一期)培训班开班
- 04-08 分阶段科学谋划推进农业强国建设
- 04-07 一省农业农村厅发展规划处原处长,被查!
- 04-07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
- 04-05 纯农业科普!你“绿了吧唧”的算哪根葱?
- 04-03 请绕行!4月5日起郑州市农业路(西四环-西三环)开始施工
- 04-01 东营市东营区:驱盐化碱变良田 盐碱地治理助力端牢“中国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