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惠能的故事简介(关于六祖慧能的历史故事)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17 10:39:43
1. 闻经生欢喜:唐贞观十二年(638 年),慧能出生在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3 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带他移居南海县。长大后他以砍柴卖柴为生。一日,慧能送柴到南海城中安道诚相公府,听到有人诵念《金刚经》中的“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听后愣怔一下,随即欢喜地笑了。他向安道诚询问所诵何经,安道诚告知是从湖北黄梅东山寺弘忍大师那里请来的《金刚经》。慧能想进一步了解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意思,安道诚表示自己也未弄懂,但建议他去黄梅问弘忍大师。慧能虽想去黄梅,但因家中老母需要照料而无法脱身,安道诚便给了他十两白银让他安顿好母亲后前往黄梅。
2. 初见弘忍大师:龙朔元年(661 年),慧能来到黄梅东山寺见到弘忍大师。弘忍问他从何处来,慧能答从岭南来。弘忍又问来此做什么,慧能说不求别事,只求作佛。弘忍笑他是未开化的岭南人,怎能成佛。慧能则回应人虽有南北之分,但佛性没有南北之别。弘忍听后点头,让他留下来在后院舂米。慧能身体瘦小,便在腰上绑石头以增加身体重量,就这样舂了 8 个月的米。
3. 作偈得衣钵:弘忍大师为物色接班人,让寺中僧众每人写一首偈子。其门下最得意的弟子神秀作偈“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有尘埃”,众人皆赞,弘忍也令僧众念诵此偈,但认为神秀尚未见性,让他再想一两日,重新作偈。慧能听到碓房门外童子所唱该偈,认为其对佛教的理解并未到家,便请人代写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在神秀的偈旁。弘忍看后对慧能的偈十分欣赏,当夜便将其唤到房内,亲自讲授《金刚经》,慧能听后豁然大悟,弘忍还把代代相传的法衣传授给他。弘忍担心神秀一派加害慧能,让他立即回南方,并叮嘱其先不要出头露面,预言自己死后佛法定遭危难,届时让慧能再出来继承事业、拯救佛法。
4. 惠顺求法:慧能连夜赶赴南方,行至大庾岭时,后面有个叫陈惠顺的率数百人追赶上来,声言要夺回法衣。慧能当即将法衣扔给他,但惠顺不肯拿,说自己远地赶来是为求法,不是夺衣。慧能感到惠顺确实是想学佛法,便给他讲法,惠顺听后心有领悟,便回北方去了。据说,惠顺就是慧能的第一个学法弟子。
5. 心动风幡动:慧能回到岭南后,遵师嘱不公开从事佛教活动,靠体力劳动为生。约在公元 676 年,弘忍已死两年,慧能觉得时机已到,开始公开参加佛教活动。一天,他到广州法性寺,正赶上印宗法师在那里讲授《涅槃经》,一阵清风吹动寺院旗幡飘荡,两个小和尚争论是风动还是幡动,慧能插话说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二人的心在动。印宗感到能说出这番话的定非凡人,便与他谈论佛法,慧能谈得头头是道,深得众人钦佩。印宗进一步询问其身世、师承,慧能拿出法衣,其嫡传身份就此公之于众,正式落发受戒为僧。
6. 拒绝入京:约公元 677 年,慧能移住曹溪宝林寺,在那里讲法三十多年,影响越来越大。武则天、唐中宗诏谕他入京,慧能都婉言谢绝。二帝“遂送百衲袈裟及钱帛等供养”。公元 713 年慧能圆寂于曹溪,享年七十六岁。
慧能是唐代高僧,中国佛教禅宗南派创始人,他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为禅宗第六祖。其记录生平和语录的《六祖坛经》,是中国僧人撰写的著述中唯一被尊奉为“经”的典籍。他的禅学思想对中国佛教以及宋明理学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关文章
- 04-21 澳德士防盗门24小时售后服务维修点号码实时反馈-今-日-汇-总
- 04-21 莱梅德煤气灶售后服务号码及其服务网点介绍实时反馈-今-日-汇-总
- 04-21 博世热水器售后服务中心实时反馈-今-日-资-讯
- 04-21 邦艾普指纹锁各24小时售后全国客服受理中心实时反馈-今-日-更-新
- 04-21 申花燃气壁挂炉售后服务热线号码-全国各售后号码实时反馈全+境+到+达
- 04-21 成发炬宝热水器售后维修号码-人工售后号码实时反馈-今-日-汇-总
- 04-21 堃创保险柜售后维修号码-人工售后号码实时反馈-今-日-更-新
- 04-21 西门子智能门锁全国售后服务网点号码实时反馈-今-日-汇-总
- 04-21 巴瑞尔壁挂炉全国服务号码-全国400服务号码实时反馈-今-日-汇-总
- 04-21 创尔特(chant)壁挂炉售后全国服务号码多少实时反馈-今-日-更-新